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写作教学生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17:49   

——《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探讨之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能将课堂的知识与生活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并因此体验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也因此尤为重视生活化的写作教学,例如在“课程目标”第四学段“写作”一节中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实施建议”“关于写作”一要点中,再次明确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养料,如何使写作成为生活的必需,而是或明或暗地鼓励学生写一些毫无生活价值的“应景”之作,或隐或显地怂恿学生机械地套用仿用所谓的“范文”,结果,学生的作文缺乏生活的实感,或充满荒诞不经的杜撰的内容,或带着明显的斧凿拼凑的痕迹,假话套话胡话昏话充塞其间,文不对题,可见,要使作文走出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怪圈,就应当在教学生活化上下一点功夫。 

一、写作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 

写作教学生活化并不是将生活与写作教学简单相加,也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形式主义、自然主义都会使写作教学走向歧途。因此,我们在开展写作、教学生活化的时候首先需要遵循五大原则: 

1.设计性原则。写作教学活动不同于作家的写作过程,作家的写作完全是个人的行为,他们的文章可以是兴之所至的产物,是情感激发的结果,不需要作严密的科学的设计——当然,也有一些作家在写作之前是有相当完整详细的写作提纲。但教师组织写作教学却是一项具有组织性和科学性的集体化活动,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不是让学生怎么开心怎么来,而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与规范上的指导。因此,生活化写作教学需要教师作精心的设计安排。 

2.创新性原则。其实,学生不是没有生活,他们的每一天都不是脱离生活而存在的,只是日常的生活已模糊了他们的感觉器官,不能引起他们观察、表达的兴趣,因此,写作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求教师会创新生活,使平常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变化,使之具有陌生化效应。例如,同样是春游,游同一个地方,就可以搞出不同的花样:抄录该地的对联;采集该地的民间传说;收集该地的奇草怪石;捕捉该地的昆虫;采集该地的民歌;观察该地的民风习俗等。而这一切(包括活动本身)都可进入我们写作教学的视野。 

3.适应性原则。这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可以介入中小学写作教学,因为,生活中既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因素,不良的生活内容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我们不能因为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就带他们进入他们不该进入的娱乐场所,让学生看少儿不宜的东西。因为这种生活不但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反而会损害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此种生活影响下写出的东西也可能是灰色的不健康的。 

4.合作性原则。生活的本质就是人际的交往,我们开展写作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强调师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让每个个体都参与到共同的生活中,才是真正的生活化,只有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也不是游离于活动之外的,更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与学生一起体验这种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生活的主人,都能在生活中获得教学所需的一切,都能达到写作教学所规定的目标。总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给生活带来丰富性和深刻性。 

二、写作教学生活化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生活化。传统的写作教学是十分强调目标的,但它的目标都指向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写作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例如文体常识、构思方法、结构技巧、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等,甚至将写作划分成几个知识点逐一进行训练。结果,学生虽然知道了开头十法、结尾十法、过渡十法、描写十法、议论十法等等,做起文章来却只有抓耳挠腮的份了。写作教学生活化不是不要写作知识和技能,但它的教学目标却只有一个:学会生活(归根到底是学会做人)。当然,这里的“学会”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例如热爱、理解、适应、表达、改造等等。总之,写作教学生活化的目标是通过写作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写作的愿望和能力,提高他们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使他们成为生活中大写的人。 

2.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环境生活化包合两方面内容:一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写作教学,例如我们曾经提到过的“游学”。它的优点是真实自然,具体可感,活动性强,能够满足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其缺点是受时间、空间及财力等的限制,牵涉面较广,实施起来困难较大,而且容易变成走马观花。二是在虚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写作教学,也就是说师生同样是在课堂内进行教学,但教师通过语言、图片、音乐、影视等多媒介,虚拟出一个特别的写作环境。它的优点是方便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目的性更明确,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缺点是现场感不强,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迅速进入到这种虚拟的生活情境中。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我们应当将这两种生活环境交叉使用,努力帮助每个学生进入到生活化的写作环境中。 

3.教学过程生活化。传统的写作教学一般的过程是教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然后花一节课的时间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逐一加以指导,再给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写作。这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像一个金箍圈,将学生的个性、想像力完全给禁锢了,学生除了“挤牙膏”,别无他法,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假大空的语言和内容大量出现。生活化的写作教学却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己任,努力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除了提供必要的帮助外,不作繁琐的指导。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话题,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向生活索要写作的素材。总之,写作的过程变成了学生生活的过程,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教学评价生活化。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单线进行的,即由学生上交作文,教师逐一批阅,一般是写一点眉批,再给一个总评,然后打出一个分数,发还学生后,再集体讲评一次,个别教师偶尔还会作一点面批。这种评价方式,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学生作文活动的主宰者。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作文目的的异化,为了获得教师的一个高分,全力猜度教师的品味,曲意迎合教师的爱好,自我意识却在写作中彻底泯灭。写作教学生活化,改变了传统作文评价中的师生关系,作文的评判者摆在第一位的是学生自己,第二位的是同学,第三位才是教师。评价方式也由单一变得多样,可以是学生的写后记,可以是互写评论,可以是辩论会,可以是小组会诊,可以是师生对话,可以是家长鉴定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评价更富人情味,更有情趣性,也更具生活实感。 

三、写作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走出课堂,融入自然,面向社会。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始终是作家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是学生练好写作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作几次亲密的接触,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感悟生命,孕育激情,增长见识。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帮助学生走出一条作文成功之路。 

①设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同样也有着诸多的无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积极一面,而不让生活的灰色蒙蔽学生的眼睛,这就要看教师设计的功底了。这里的设计包含着视点的选择、线路的确定、活动的安排等等。例如,有教师在让学生研究鲁迅的作品、辛亥革命的历史时,把学生带到绍兴;让学生研究中国封禅文化、佛教文化时,把学生带到泰山,这是很恰当的,如果把两者互换一下,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再如,我们带学生游西湖,让学生领略一下湖光澈湘、山色空漾的景象固然是好,但如果我们设计一个收集古今吟诵西湖的诗词的活动,并指导学生将这些诗词进行分类对比,写出研究性文章来,不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西湖的魅力吗?总之,只有教师在课前的巧妙设计,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 

②引导:给我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并不一定能让学生写出优美动人的文章,这除了学生的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等方面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并没有被生活所感动,或者说,学生并没有在生活中发现美。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在生活的熔炉里冶炼的时候,不能放弃引导的工作,那么,如何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 

一是引导学生丰富情感。王蒙说过,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学生一旦拥有了丰富的真情实感,才能见山而情寄于山,遇水而情融于水,才能给予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想像的习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逐步丧失了想像的本能,学生只能见山说山,见水道水,却不能由山水出发作进一步联想。于是,即使学生身处真实的生活环境,也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应有的指点,使学生养成好想像联想的习惯,见山不是山,而是奔马,是游龙,是屏风,是铜墙铁壁;见水不是水,而是明镜,是云天,是素绢,是离人愁眼。总之,在想像的帮助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掘出生活中的美来。 

2.留心校园,关注同学,学校即社会。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师生的教学活动安排在校外进行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这并不构成对写作教学生活化的障碍,因为学校即社会,校园生活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可以说,校园生活同样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①加强敏感度:留心校园的每一处变化。 

学生从早到晚身处在学校,但他们对学校的感受力几近于零,学校的任何变化他们都可能视而不见,甚至学校的重大事件都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学生写作文很少写校园生活,即使教师命题,学生勉强而为之,写出来的也都是毫无血肉的应付之作。开展写作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敏感度,帮助学生留心校园的点滴变化,包括指导学生读宣传橱窗,读布告栏,听校园广播,观察校园环境的变化等等。 

②扩大交往圈: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 

多数中小学生的校内交往一般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学生个体对外班学生与科任教师的情况便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留心观察每个接触过的同学,包括他们的语言、神态、习惯、性格等。例如,可让学生与碰上的任何一个同学打招呼,向他们采访,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③提高分析力:平淡之处见波澜。 

有的学生虽然也能留意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因此,他们眼中见到的不过是一些平常人、平常事。写作生活化教学的又一个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于无声处听惊雷,平淡之处见波澜。例如,有位学生在文章中写到了学校的花工,但写得十分的类型化、表面化,没有感人的东西,也不能让人体验到什么意蕴。于是,教师要求这位学生再次观察。并作如下分析:没有一个人监督花工,而花工的工资是学校里最低的,但他的工作却一丝不苟,这是为什么?花工锄草灌溉时,动作既麻利又小心,从早干到晚竟然没伤及一棵小花苗,这又是为什么?花工的职责就是种花养草,但他见到学生不良行为时为何一定要“多管闲事”?花工的收入不高,但他却自费到外地采购一些新品苗木,这又是为什么……经过这一番指导,学生对花工有了新的了解,认识也更为深刻而全面,从而在再次写作中刻画出一个正直、质朴、善良、无私、爱花如命的花工形象。 

3.引进生活话题,丰富课堂大舞台。 

①情境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语言,叙述一个故事(特别是自己的故事),制造一个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活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教师布置学生写《记忆深处的故事》,本来这是一个很有内容可写的话题,可是多数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已写成的不是写同学矛盾,就是写教师给自己补课,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后来教师作了分析,原来学生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怕被同学老师笑话,不敢说出记忆中的往事,以致于丰富多彩的故事被压抑在心灵深处。为此,教师讲了一个自己读高中时,因为挨班主任批评,而将班主任的自行车胎割破,至今内疚不已的故事。教师的坦率、诚恳,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呼应,使他们觉得内省反思是一种美德,并不可耻。于是,记忆的闸门终于打开,一个个充满情趣的故事从他们的笔下倾吐出来。 

②热点新闻:身处课堂胸怀天下。 

我们的青少年是有责任感也有爱国心的,他们的血脉里充满了报效祖国的激情,但是,一旦教师要求他们写一篇诸如《我爱你,祖国》的文章,你马上就会发现,学生的赤子之心不见了,他们的满腔热情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干巴巴的“政治口号”,是令人喷饭的虚假故事,是没有生命力的“豪言壮语”。这不能怪学生,由于他们整天与枯燥的数字、抽象的公式打交道,没有时间,甚至没有地方去了解国内外大事,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一些热点新闻引进课堂,交给学生讨论分析,如果教师能坚持不懈,那么学生就能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大事;身处教室,胸怀天下大业。例如,中国申奥、申办世博会成功、中东风云、朝鲜核危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等,都可引入课堂,成为学生抒情议论的对象,如此,学生的文章即使技巧差一点,也会有大气充塞其间。 

③多媒体技术:虚拟世界、理想境界。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声、光、色、形融为一体,因此具有了信息传达的综合功能,为课堂教学的大变革提供了物质条件。例如,通过音乐的介入,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艺术魅力,进入到音乐所渲染的特定的生活氛围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写有关生命话题的作文的时候,播一曲《命运交响曲》;写有关农村话题的作文时,播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又如有位教师在让学生完成以“发现母亲”为话题的作文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先展示孟郊的《游子吟》和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齐声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片《岳母刺字》,让学生口说画意;接着让学生听歌曲《烛光的妈妈》;最后,教师还让学生观看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沉浸在对母亲的拳拳之意中,便要有感而发了。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得力于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虚拟生活,它使写作教学进入到理想的境界。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蔡伟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