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新课程中的教学情境如何从人为走向自然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21:03
新课程中教学情境如何从人为走向自然  
【现象】现象1:一位教师在教学《加法、减法》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昨天,我们学校召开了运动会,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项目的比赛,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大家都很高兴。运动会上,我们班53名同学中有38名参加了项目,有多少人没有参加项目呢?现象2: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物体》时,首先说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大家才记住了我们。你们说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分别说到:“老师有一点胖;老师爱穿黑色的裙子;老师每天都抹红嘴唇;老师的脸白白的、圆圆的、胖胖的;老师很漂亮,我们都很喜欢您。”等。接下来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认识物体。”  
【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然而,也有一些老师创设的是人为编造比如现象1中的教学情境。当听课者打开教材,发现书中正是要求53-□=38。是数量的巧合呢,还是人为的编造呢?于是数了数班级人数,并非53人,而是55人。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反而会影响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现象2中老师的特点与认识物体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对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的帮助不大,这种离教学内容较远的情境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也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思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的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教学情境,至少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情境的真实性。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教师创设的以上的教学情境,无论是乘车,还是给小动物排队等都是虚拟的情境,尽管是虚拟的情境,但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因此它属于“真实”情境的范畴。教师创设的这些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较好地解决了许多问题,实现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目标。2、情境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教学情境妨碍了有效教学,那么这样的教学情境就缺乏有效性。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⑴一方面要保持教学的平衡,即发现学习、个人探索和系统的教育、指导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如能力上的差异,需要和动机上的差异等等。⑵有效的学习情境应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在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解决有效学习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⑶教学情境应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思维技能。3、情境的适度性。好的教学案例,能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数学内涵,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把握好情境的适度性以及情境的丰富性。 
  • 上一篇文章:把握儿童诗的特质
  • 下一篇文章:记叙文写作技巧略谈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