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25: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较好地为学生搭建互动、互助的平台。“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孩子们正是在这种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可是,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不时出现一些与合作学习不太和谐的弦音,这需要我们认真矫正。

一、“合作”不应是教师的授意,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

    笔者曾听过三年级的一节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了“1平方分米”的表象之后,为了加深对“1平方分米”的感受,老师设计了一次活动。用手中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量量课桌面的面积。当学生拿出纸片摆放在桌上时,不由地说出:“太小了!”显然,学生受到手中仅有的1平方分米纸片的限制,不能独立地完成测量任务。不容学生思量,教师马上指令“小组同学合作一下测量。”学生们立即开始合作测量起来。

    无独有偶,在五年级的一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中,教者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图形。

    师:你能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样的长方体吗?

    生:能!(实际上每个学生课前只发到15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而摆成这样的长方体需要30个小正方体。)

    师:好!现在同位同学合作一下,摆摆看!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只有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合作的需要时,才能激活他的合作意识,以至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可是如此的一些课堂里, “合作”已经成了教师的潜心安排,精心授意。这一环节中,学生只扮演了简单的操作工的角色。“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思考。难道孩子们自己就没有这种合作的意识?就没有这种合作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哪怕是对学习方式、方法的发现。笔者以为,在这过程中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植一些他们探寻策略的土壤。若是让孩子们自己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合作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那多好啊!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的意识, 极大地促进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不能忽视必要的价值引领

合作学习并不是作为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而存在。如果仅仅作为点缀,小组合作便会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合作的深层目标和功效。

    在一节一年级的《统计》课上,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会使用简单的符号来统计。在教学中,老师演示着课件。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师:小田鼠给大家带来了哪些礼物?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师:老师现在想知道小田鼠共给我们带来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圆形?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我把它们画在纸上(记在本子上、记在脑子里……)

    师:好,用你喜欢的方法作一次统计。

    在集体汇报中,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形,有的写出数字,有的使用了简单的符号。有两组小朋友,他们采取了合作的方式,一人记一样完成统计的。为了逐步引导学生用抽象的符号来统计,老师又将课件演示了两次。有趣的是在接下来的统计中,他们依然进行着合作,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没有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但在课末,教师要求独立完成统计表时,这部分同学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笔者觉得,刚开始出现的小组合作,的确是两组学生的智慧,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我们教师心里还应有一杆秤,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关注他们的合作,在此基础上要及时引领他们完成由合作到独立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

    著名数学教育家周玉仁教授说过:“教师过分抛弃必要的价值引领,那是一种对学生学习不负责任的表现。”这节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正确引领了吗?否! 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仅仅徘徊于同一水平,没有发展,没有提高,这种合作的价值在哪里?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要切忌盲目、随意

当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随处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一节课里,老师在有意无意中总要设置小组讨论、合作的环节。如二年级的一节课《认识时分》中:

师: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师:好,小组内合作一下,讨论、讨论。

再如五年级的一节课《分数的大小比较》中:

师:数学不是猜出来的,要动手检验一下。

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一下,看看在圆形纸片中怎样表示?                               

……

每当老师宣布合作、讨论后,整个教室就开始沸腾起来。但若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些小组里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有些小组中发言的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同学则端坐着,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这些课堂,教师虽然重视并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们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这里要不要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合作?这些问题我们教师是否已作过认真的思考?这种将浅易问题合作化的倾向,这种小组合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已经失去了合作的应有意义。这种走过场、摆样子的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却是浮浅、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正是这种合作的盲目性,逐渐导致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衰减、合作意愿的缺失。也正是这种合作的随意性,无形中占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逐渐产生了学习的依赖。这些必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习的进程,恰当地利用合作的形式,有意义地完成知识的建构,避免合作的盲目、随意性,力争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