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33:30
   培养学生“准而快”的计算能力,不仅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差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也是令数学教师最头疼的问题。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其中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学生常出现误差,其原因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第一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解题兴趣不高。认为解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没有力求准确的欲望。造成做题时心不在焉,草草了事的情况,结果出现了计算差错。第二是在计算时希望尽快算出结果,当遇到计算题的数字较大或者过繁时,容易就出现排斥心理,于是不去认真分析,不细心审题,敷衍了事,在这种心理下计算也容易出现差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而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同时存在的,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干扰智力因素的原因。积极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活动,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干扰智力活动的进行,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活动,调节消极的非智力活动,使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互统一,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2、对概念理解不清。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在除法中,有部分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了商的数位,所以出现调味和空位的现象。如:
   
    
   
    
   
   出现以上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不明白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以下的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的重要性,(包括0,因为0也是一个数),否则商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
   
   3、注意的分配和转变能力差。
    在计算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注意力和分配能力较差,经常需要转移注意,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所以往往丢三忘四,顾此失彼,造成计算出现误差。他们在解答比较简单的题目时,准确性还比较高,但是在解答较复杂的题目时,出现的误差就多了。例如学生在计算7×3和21-7,7×6和42+9时,准确率容易在98%以上,但是如果把它们合并起来7×3-7、7×6+9计算时,往往会得出24和41的结果,计算准确率只会在78%左右,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是由于不会进位不会退位。所以,教师应认真分析造成学生“看”、“写”的技能与“算”的技能不协调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进位,退位的法则,举出学生常常会出现差错的例子并分析其原因,教师针对这些情况有目的去设计一些对应的训练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防止类似的错误出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造成以上这些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止和及时纠正。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防止思维定势的干扰,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的情绪表现,使理性和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成学生整体协调发展,减少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