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点滴体会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42:2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主要课题。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成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体会。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面对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强弱,都具有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愿望,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因此,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从心理上解放他们,从方法上引导他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创新性品质,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获得成功,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创新的主动性,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游水帘洞”一节时,让学生看图提问题时,我先让一个所谓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提出问题,他提出“跳进洞里几只猴子?”回答得很好,我及时鼓励,然后问他能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他坚定地回答:“能!”我就让他到黑板写出算式和得数。而这位同学把“8-3=5”写成“8-5=3”,虽然它不符合成人的思维习惯,但它符合学生的思维方法,我还是给予较好的评价,接着我又提问:“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他立刻又把手举起来说:“我能。”我就让他站起来回答:“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通过对学生有意识、无意识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时鼓励,达到了通过培养成就意识开发创新潜能的目的,由创新的再成功,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同学们排队,小红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几人?”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同学们排好队,指着小红问:“小红从前面数是第几?”第6。“从后面数呢?”第5。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同学们不假思索地答道:“11人。”因为6+5=11。看到大家这么肯定,我并没有表示否定,而是接着说:“请大家想法验证你说得对不对。”同学们立即想到数一数。数完后,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怎么多出一个呢?”然后通过大家自主观察,合作探讨,得出多一人的原因是小红多数了一次。这样,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问题意识得到培养,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创设的情景是:“运动会报名”。图中有9个小朋友报名参加赛跑,有6个报名参加投沙包比赛。教师提出“需要写多少个号码?”问题一出现,立刻引起了学生对解决问题办法的讨论,得出“算一算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的解决办法,并且列出9+6或6+9的算式。这时学生又投入到探索加法计算的学习中去,有的小组马上围在一起探讨口算方法,有的用学具摆,也有的用画图形,最后归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个情景的创设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从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思。如教学:“猜数游戏”中的“7的加减法”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骰子,先让学生观察骰子上下、左右、前后面上的点子数,有什么规律(相对的面的点子数的和都是7)。然后分小组活动,最后全班汇报合作结果,从而归纳出有关7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较好地发展。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
   例如教学“图形与位置”一课时,我投影出示几个动物赛跑的情景,让学生对照图例说说谁在最前(后)面,谁在谁的前面或后面,让学生明白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具有相对性,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想象:如果赛跑继续进行下去,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的思想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小兔可能跑在最前面;有的说,小松鼠可能跑在最前面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在具体现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体验前后位置与顺序关系,并用语言加以描述,既加强了空间观察,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问题的合理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更新观念,转变了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适应了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