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古代香山的烟墩与炮台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6:04   

  

  中山可读,有无数篇章。

  十年前,中山广播电台邀请我主持《中山古今读》节目时,读中山谈古今,遍历五桂逶迤,岐海沧桑。此
中记录了千年史事、万众悲欢。每每读之诵之,可歌可泣,可弹可唱;可作瓜棚夜话,可为小儿逗趣;可让异
乡游子寄托思乡之情,可令志士仁人承先启后,再创高峰……

  读史可鉴,故借《中山画报》展现旧貌新颜,更添万千气象,香山岐水有诗意,锦绣大地皆有文章。愿以
一己之得与仁人共识。

  烟墩是我国古代用在军事上报警的一种建筑装置,又叫烽火台。香山最早的烟墩是唐宋时期设置的。唐代
在香山设镇,当时的边防镇是与县同级,由节度使直接节制的,权力比县还大。为什么小小的香山镇受到政府
如此重视?因为当时香山发现有银矿。这个边防镇曾直辖于岭南东道广州,所以, “阜峰文塔”自明代以来一直是中山人文的代表性景观之一

  时至今日,烟墩山上的炮台成了历史的见证和游览的景点 边防救急的责任自然在广州方面了,我们从唐宋香山地图中可看到,在古代香山镇范围,可找到不少象烟墩山、烟管山、照天烛、烟筒山、墩台等的地名。石岐的烟墩,只不过是报警传递的中转站之一。南宋末年,香山设县,石岐烟墩报警的作用慢慢消失,成为古迹。    
  明代前期和中期,是香山县经济、文化起步时期。据说香山置县后,一直很穷。本来县城建在有“七星伴月”之称的风水宝地上,应该发达的啦,但历任知县都没有很大建树。当时流行一个迷信讲法,说这里本来是风水宝地,石岐山与河对岸的马山遥遥相对,象两条装捕鱼虾的缯栋,向着石岐海入海口张开大网,本来应该是鱼虾汇集物阜年丰的,但烟墩山比马山低了一点,就象“缯栋”截了一角,好风水就从这一角漏走了。后来新任知县蔡继善听信了这个说法,于1605年在石岐山烟墩的旧址上建起了阜峰文塔,所以石岐山古代有烟墩山、阜峰山的别名。

  到了清初,几乎被人遗忘的香山烟墩建筑因为打击沿海反清义军的需要又再度被启用。康熙三年,即1664年,为了隔绝沿海人民与反清复明的志士的联系,将沿海人民后迁三千里。康熙四年,迁界之后,清政府仍然不能防范台湾的反清斗争,使派出巡海使者在广东沿海设墩台。当时香山县经济较为发达,能驻守重兵,所以起报警作用的烟墩呈扇形向沿海辐射,南边的凤凰山列有烟管墩、烟墩山,白云径的烟墩岭,白石山连续几个的烟墩,所以又称烟墩山列;金钟山的烟墩、南北台之间的烟墩岭、照天烛、恒美的烟管山、到石岐。东边沿海一线的唐家附近的烟墩山,南朗将军岭的烟墩顶,白石马峡东面的烟管山、沙边的烟管山、石岐柏山附近的插笏山;西边的叠石讯台,即哨所,沙溪石门步头的墩台,长洲后面也有一墩台。从这几线的通讯线路,我们都可以想象,清代以香山县作为海防重地,不但设置了大量的烟墩,还建了不少炮台,一直沿用至鸦片战争时期。花费了大量的军费,仍然不能抵抗外国人的入侵,
这是值得我们后代深思的。

  今天,石岐的烟墩山没有峰火台了,在政府的努力下,修筑了环山路,成为人们休息游乐的地方,这是古代的军事家们所意想不到的。

摘自中国之窗http://china-window.com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