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茁壮成长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23:45:03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曾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说,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业、解除疑惑的。新时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赋予古训以新的内容:人民师,不仅应担负起传授文化知识的重担,更应以自己的崇高师德影响生、感染生,让生在课堂中茁壮成长。
    高中语文材中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既有美文欣赏价值,又有很好育价值的课文。我在平时的课堂中,既注意引导生发现其文艺术和鉴赏价值,更注意到挖掘其深刻的育意义。下面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课堂谈谈自己的体会。
    青年小说家史铁生在二十岁时下肢不幸瘫痪,正值青春韶华,其苦不待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他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荒芜冷落的地坛。地坛虽经四百年风吹雨打,“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但这里已成为史铁生栖居的精神家园。
    史铁生曾在一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史铁生与地坛有着宿命的缘分,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他终于发现了“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看那“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通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看那“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他想了好几年,终于想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古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促其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与地坛》“是回忆,也是自省,弥漫着沉郁的人生况味,闪烁着澄明的的智慧之光”。史铁生也从此振作起来,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文创作道路: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弯》《礼拜日》《舞台效果》《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弯》和《奶奶的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有些当代中生心理脆弱,缺乏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一遇到不顺利的事便不知所措,极易出现极端现象:或是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甚或离家出走;或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成为家庭社会的心病。出现这些现象当然不应把板子全打在孩子身上,这与家庭育、社会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总要冷静地面对当代中生的真实境况,给以耐心的育和感情化的引导,使他们走出困惑,走向明朗。
    对生的育不应只出现在问题发生之后,应该把功夫下在平时。对生而言,他们在校的时间毕竟多一些。因此,语文师尤其应该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课堂,通过材中的活生生的例子感化育他们,这比无病呻吟、空洞说效果要好的多。
    以高尚的师德影响生,这决非是一句空话。应该体现在对生细致入微的育上。我在讲授《我与地坛》时,便有意识地让生拿自己的现状和史铁生比较,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史铁生年仅二十岁双腿残疾,而我们不是有健全的体魄吗?史铁生经过痛苦的思索,终于弄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而我们既然有健康的体魄,为什么不积极进取、创造辉煌的人生呢?经过这样的比较,大部分同被深深触动,转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的体格比史铁生健壮,可我的毅力不如史铁生坚强,我的成就远比不上史铁生,我真该好好把握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来!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