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从创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提问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24:18   

        邮编:213232            地址:江苏省金坛市涑渎小
        姓名:徐吉华            电话:0519——2731743
在阅读中,有些师总是先布置几个问题,让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帮助生理解课文,实施目标。它对师讲生听的“填鸭式”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育的不断推进和创新育的要求,上述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生思考的问题都是师根据对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生的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它似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生的思维方向,限制着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着生思维、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培养生的阅读能力也极为不利。离开了师,生不能自主确定什么,不懂得怎样深入思考,说不出独到的见解,提不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时应给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的真正进步。”
生天生就有着一双智慧的眼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爱“打破沙锅”。但,那些发现往往是浅层次的,无序的。时,我充分利用生好问的优势,根据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从感知、感悟、鉴赏这三个层面引导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感知层面
感知是生认知水平的最浅层面,它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时,引导生以课文题目、事情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创作方法等为切入点,进行思考。以对课文内容在整体上有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感悟作好充分准备。
1、紧扣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精炼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它是发现问题的有效切入点。可引导生紧扣题目思考。如初《草船借箭》时,生提出:(1)谁向谁借箭?(2)是怎样借箭的?(3)借到没有?又如初《狱中联欢》时,生提出:(1)监狱中怎么可以开联欢会?(2)有哪些人参加了联欢会?各表演了什么节目?
2、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时代背景、事情的前因后果等,它能促使生理清课文层次,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可引导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如初《长征》时,生提出:(1)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长征的?(2)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3)长征胜利没有?
3、体会作者的创作方法。创作方法主要包括写作顺序、表现手法、修辞等,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思考,有利于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初《白杨》时,生提出:(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2)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
时,要给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才能为进一步发现打下扎实的基础。否则,生是很难有所发现的,必将使陷入尴尬的冷场。
二、感悟层面
感悟是生认知水平的深层面,它是生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我加工,而获得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理性认识。在生对材有了充分的感知后,可引导生以困惑、情结等为突破口,深入探究,准确把握文章内涵。
1、立足于自我困惑。习过程中,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师要及时引导生提出。它是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极有利于激发习的积极性。如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生提出:(1)课文主要写的并不是爬山虎,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2)让我十五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夏天变长了。是什么意思?(3)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是什么意思?(4)作者为何两次描写满墙的爬山虎?
2、钟情于千千情结。情感总是与认知相互交织在一起,习过程中,生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或是痛恨……师应善于捕捉锲机,引导生抒怀。如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师的启发下,生心潮澎湃,有的说:“我十分激动!”有的说:“我悲痛万分!”有的说:“我惭愧极了!”有的说:“我无比痛恨!”我紧接着有引导:“你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生又投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
三、鉴赏层面
鉴赏是生认知水平的高级层面,它是人们对一个美好事物进行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形象、情操等。在生对材有了准确的感悟后,可将欣赏和批判为立足点进行思考。在鉴赏过程中,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持续发展。
1、引导欣赏。欣赏就是感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乐趣。它有利于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