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5:16   

选入教材的作品,大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或讴歌真善美,或鞭鞑假恶丑,情感色彩极其鲜明强烈。然而,要使学生从中接受更多的情感教育,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情感投入和诱发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先爱语文,被文字和文字渗透的情感所感动,进入语文角色中去,然后才能带着鲜明而深厚的情感色彩去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再加上教师科学的授课艺术,优美的抒情语言,形象的表情动作,才能使作品的感情于春风化雨无声的滋润中,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去年我们去天津听报告,一位著名的校长语

出惊人称他们学校语文课堂取消了范读,并得意地称这是该校语文改革的举措之一,对此除了深表敬佩之外,实在不敢苟同。范读是最能诱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它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大大缩短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时胜过不厌其烦的讲解。如学习《最后的一次演讲》、《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等课文,如果能做到绘声绘色、感情到位的范读,学生也就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当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借助于媒体,但那只能是对范读的强化。

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进行认知与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好突破口,点燃他们情感的火焰,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使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忧作者之所忧,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教材的感染熏陶,最后达到树立美好理想,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

三、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叶圣陶说,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自会读书的能力。我们的学生能“自会读书”了吗?不敢说。在国外阅读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叫“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抱怨语文课太没味道,不精彩,但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地迷恋阅读,以至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也百看不厌。这与我们身边的学生何其相似。看来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同一作者的同一篇文章,放在课本以外,学生就爱不释手,一旦选入教材,学生就可能深恶痛绝了。问题的结症在哪里呢?其实并不在课内课外,恐怕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按照叶老的说法,我们的阅读课立足点应该是通过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然后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而我们的语文课很少把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作为教学目标,所谓“讲读课”在对课文进行“整体—局部—整体”的分析、概括时,忽视了学生的独立阅读,忽略阅读方法的指导。我并不是否定整体阅读的原则,它是符合阅读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这样做固然能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但对阅读技巧的形成不起直接作用,那么学生如何具有独立阅读的经验,如何向日常阅读、个体阅读、自由阅读过渡?我们的补救方法是“讲练结合”于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试题,同一过程不断重复,来使学生形成技能,其结果必然导致高耗低效,学生厌学,从而丧失了阅读兴趣,仍不能达到“自会读书”的目的。也有的教师因为过分的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忽略了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的指导,这是不足取的。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从教学实践中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注重和发挥了阅读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加强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的指导,大幅度地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讲练,减少作业量,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生动活泼的阅读,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阅读方法和技能,从而使语文课超越教师,超越课本,超越课堂。

四、关于作文的评改   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作文的评改不是作文教学的终端,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一次次评改,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升。作文评改中充分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观念、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预示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中学期间,不仅是学生长身体的阶段,而是他们长思想、长情感、长知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去幻想,去创造,去表达,去倾吐,在作文训练和评价时少一些条条框框,小心翼翼地培养和呵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淡化主题的思想性,淡化文体意识,重视语言表达、重视思维想象的发挥训练,重视情感流露,在要求学生写出“真实的体验,独特感受”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写一些童话、神话、故事、寓言等,让他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际飞翔,对那样有争议的作文,既要指明其缺陷,又要充分肯定其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决不可把它们的作文当作批评的靶子。有人说最好的批评是欣赏,这是有道理的。我们要学会善于理解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行为,懂得欣赏他们的个性,对个性中闪光之处充满热情的鼓励,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随着作文改革的深化,在评改方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如我们常用:教师批改,师生集体讨论评改,学生互改、面批面改等等,这一点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集体评改,教师在第一节课先讲清评改的标准与尺度,然后学生互改,按照标准与尺度给出合理的分数,写出简评和建议。第二节课针对评改时出现的特殊问题,集体评议,教师适时指导。这与其说是单纯地培养能力,还不如说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培植他们的心理优势和自信心、自尊心。把评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批评者和研究者,在评改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制定出合理的评改标准,引导、示范和调适。至于怎样改,怎样评价,提出怎样的建议,学生需要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魏书生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具有典型意义的,95年他曾说,至今已16年零6个月没有批改一篇作文,他的经验是列出批评的基本要求,由易到难,让学生围绕这十个方面逐步学会评改作文,十个方面是:(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看文章选材;(8)看文章结构;(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客观地说,评价不同的作文不可能有绝对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但从写作的基本规范入手,交给学生知识和规则,并在作文评改的实践中不断运用、训练和强化,无疑是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出路。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