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结题报告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4:22:49   

师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师对数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象、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设计变为现实。

师的任务是,目的是生,但怎样才算生,如何生,主要与师的观念、方式有关。素质育和育手段的现代化对师角色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

应该引导生通过自己的参与,通过“做数”来体验数,应该引导会用数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在中,师属于“主导”地位,由于生很容易通过电脑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师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其主要职能,他的职责从“”转变为“导”,表现为引导、指导、诱导。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中课堂,对中质量的提高,加快信息技术与数课程的整合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了育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对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生数研究性习方式的转变

一直以来,师主生主,随着人们育观念的转变,师是主导,生是主体,

在“主导──主体”的模式中,生是“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信息技术与数的整合中,对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习数研究性习方式主要包括下面三种模式:

①课堂习的“角色扮演”模式

师、知识和生三者关系中,尤其以“师与生”这一对关系最为重要。“传统育”与“现代育”本质区别不是看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育手段,而是看是否“以生为中心”。“以生为中心”是素质育的本质特征,是实现育全球化、现代化、素质化的重要举措。

普通高级中实验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数第一册(上)第二章《函数》第2.6节的例2,它是对指数函数及其图象平移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为一般函数图象的平移提供了研究的方法,同时可进一步培养生数形结合的数思想。

  这节课内容多,也比较抽象,生往往难以很好地掌握,用以往的法,生大多数只能死记硬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师决定这一节课让生去进行探讨,一方面想让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想由“以师为主导”变为“以生为中心”,让生去扮演“师”的角色。

高中函数图象变换主要有以下四种:1.对称变换 2.平移变换 3.伸缩变换 4.翻转变换。四种主要变换包括12种不同的变换。

在给生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以后,生趣很高,我要求生按照要求,做出几何画板课件,然后从中选出了6个做得比较好的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在课堂上,生真正成为了习的中心,气氛热烈,大家共同讨论、研究,最终很好地完成了习的任务,达到了的要求。下面几个图是生在上课的情形:

与传统的相比,这节课的实验具如下功能:首先,是为了引导出更积极的活动;其次,极要求生提高习的兴趣,加强自挑战意识,从而减少习的恐惧心理。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由于实验师经常需外出听课习,有时一周的课程不得不通过调课提前上,

但有时因特殊原因不能调课,因此,实验师通常由数科代表或其它生“代课”。

下面是高一(3)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