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运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验报告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4:22:45   

2002年9月,我校参加育部课程材研究所&人民育出版社主持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中数课程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课题广东实验校之一,并承担其子课题“运用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工作。

参加课题至今,已经三个年头了,参加课题实验的这一届生也已经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现在将参加实验的三年来的轨迹作一个回顾。

一、课题实验选题

现代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造了广阔的天地。计算机、信息技术、幻灯、投影、录像、录音以至动画、网络……,这些技术各有特色,在各种具体的场合均可为创设不同于常规的新颖的环境,从而实现运用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2001年6月由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校,都应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各科课程的资源”,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生的习方式,使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也就是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培养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正是适应21世纪是信息技术世界这一要求的。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执行速度快、处理信息强、交互性强容量大等优点,我们精心设计“用定义法探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向量在电中的应用”等积件,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从单一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做到主题鲜明,素材明确,形象直观,层次分明,例如,在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的图象和性质时,通过计算机模拟各种不同的参数描绘出相应的图象,如三角函数,充分揭示了振幅、周期、与初相的变化与函数图象间的内在联系。在设计中,我们还让生自己调用软件,自选参数绘出相应的图象,既激发生的习兴趣,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让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找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与应用,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其潜在的创新意识,开发其智力,培养其创造力。

二、课题实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1.课题实验的组织。

课题实验工作由校校长和科室的主任主持,并组成由数科骨干师参加的实验小组。

2.课题实验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实验班。为了比较科地测试和评价实验情况,实验班采取分层典型抽样方法确定,2002级共14个班,其中1-6班为实验班,8-14班为对照班。

(2)制定和落实实验的控制条件。为了课题顺利地进行,保证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做到:

 ①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保证研组对参加课题的实验师给予全力的支持,其他老师从组织、安排、测试等方面给予配合。

 ②保持实验班的基本稳定,以便取得连续资料。

 ③严格执行计划。

 ④注意收集和整理实验班、实验校的材实验资料,注意典型案例的采集和整理。

(3)师资培训。

1°由总课题组负责,每月一次召开实验工作会议,习并交流实验情况。培训采取交互方式进行。通过课题组师的定期业务习、熟悉材。

2°本校师做法交流,并共同研讨课堂设计的创新方法,探索改革途径,并讨论实验的其他问题。同时播放典型课的录像带等。在实验初期,一至两个月进行一次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材使用方面的培训与交流。

(4)研讨和交流实验工作经验。

结合师培训,定期召开课题实验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安排,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以网络通讯方式提供有关课程材实验的信息、材料,及时进行设计、优秀案等方面的交流,引导师研究材和相应的方法。

(5)测验和测试。

期末,校对实验班进行全面的总结性测试,检查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