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24:38

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当今的学生依赖性强,求异、创新能力弱,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过程呆板,练习乏味等等,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改变这一现状,切入点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最佳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有所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求异意识、促进、创新意识、优化、和谐

  一、课题的确定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分辩率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依赖父母;在学校里,学生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只要是课本上的,只要是教师说的肯定对,绝对错不了,“依样画葫芦”的思想很严重。如此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求异意识为突破口和着眼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的研究。

  二、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1、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

    我们的实验与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5--2001.8)确立素质教育观和创新学习观,在一、三、五年级各选择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组织实验班教师围绕“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和“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求异意识”两个主要问题学习与交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第二阶段(2001.9--2002.7)实验与研究阶段,主要进行“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和“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合作交流学习”的探讨。

    第三阶段,2002年9月以来,实验效果分析与讨论。

  2、主要遵循的原则

  (1)民主愉悦原则   基本涵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2)启发探索原则   基本涵义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

  (3)个性化原则    基本涵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4)求异求优原则   基本涵义是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

  (5)评价激励原则   基本涵义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

  三、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自信心。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

  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每个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某些问题,学生会提出一些离奇的、甚至荒谬找见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并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像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我能行”。

  ①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执着地探索。而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童话导入和故事导入。

  ②优化新知识的探索,注重操作和尝试

  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给学生输送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上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和尝试,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8  ……5,在学生尝试填出后,进一步巩固除数和余数的关系,进而提出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除数是9,它的余数有可能是几?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尝试。通过教学过程中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去猜想,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③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问题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审视全局。例如:根据实物图编题。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道题既可以看成★与☆的组合,又可以横看成4排,每排5个,还可以竖看成5排,每排4个等等。这样学生编出的题目也就精彩纷呈,视野也就辽阔。

  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都有常规的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常规的基础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