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当代中日中学历史教育中智能培养的比较研究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5:06   

  
  
   历史教育比较研究是历史教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历史教育比较研究,对于促进历史教育学新 体系的建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本文试就当代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育中智能培养目标、智能结构及 其特点、智能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加以比较,并针对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智能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 些改革设想,以期加速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发展。
   一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领域的日新月异,注重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高科技、社会化和国际化 的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和现代意识的人才,业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世界各国在近几年的历史 教育改革浪潮中,都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二战后,日本教育全盘照搬美国,推行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忽视了本国的教育传统,吃 了大亏。60年代开始,日本大力提倡系统知识的传授,取得了很大成效。70年代末,日本教育界又对学校教育 中存在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多种能力和协调性发展的倾向进行了批评。1984年2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泓 在国会施政演说中,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设想,从此揭开了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序幕。为此,日本 文部省公布了新的《中学课程标准》和《中学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从1993年至1995年全面实施。从总体目标 看,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加深国际理解,发展个性教育,以适应21世纪世界和日本社会巨大变 革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是这次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
   目前日本已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历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明确规定在教学大纲中 。例如初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关心,并运用多种资料,培养他 们多角度地考察和公正地判断历史事实的能力和态度”[1]。高中教学大纲规定:“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培 育一个国民的觉悟和作为生活在国际社会中的日本人的责质。”[2]在“内容处理”项目中指出:“为提高学生 对历史的兴趣与关心,培养他们历史分析能力,要设计适应的主题展开学习。”[3]
   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界对智能培养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来说,由过去的注重 “基本技能”培养到明确提出注重智能培养是认识的飞跃。1984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学术讨论 会上,专题讨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智能问题。智能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必要条件。1992年4月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中,对能力培养提下了更加严格、全面、合理的要求。指出:“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 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等等。新大纲不仅在旧大纲基础上充分地补充了强调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古代、近现代史、世界史各部分说 明中,都明确地提出每一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如古代部分提出要懂得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这是历史年代 学中最基本的能力。其他诸如识图能力、阅读记忆能力、解释重要历史概念、说明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等。近 现代部分的能力培养,则要求掌握编制年表、填写历史地图、记笔记、分析比较历史事件、表达意见、观察社 会生活的能力等。这些培养能力的要求,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历史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规律。
   从上可见,中日两国历史教育学界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智能培养,并明确规定在历史教学大纲中,给予高度 重视,这是可喜的现象。
   二
   关于学校教育中智能结构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是个探讨的课题。就历史教育而言,中日两国学者都对历史 教育的智能结构化和系统化问题开展了有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目前日本历史教育学界的研究状况来 看,日本学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智能结构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内在能力。它包括学习历史的兴趣、热情、关心和态度等心理因素。日本学者认为,激发学生 的非认识因素(我国学术界称之为非智力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在动力,“不能把学生的 能力只看作是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加上学生内心里‘想学’这种人类特有的心理因素”。学生历史 能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一切机会反复运用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有坚持不懈,搞不懂就不罢 休的意志和热情、欲知未知事物的探究心、专心致志的集中力、强韧的耐性”[4]等心理因素。因此,日本极其 重视这种非认识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形成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在大纲中有明确说明。
   第二层次为学习能力。“所谓学习能力就是主动、热情地接触学习对象,发现切实的问题,动员一切知识 、经验、技能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力量使目标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深入下去的能力”[5]。它包括基本的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能力是指能顺利地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具备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学 术界认为技能是在实践活动中,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技能是从知识掌握到能 力形成与发展的中间环节,它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日本学术界则认为“所谓技能就是人们为 了某种目的,而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的精神及身体的能力”,“说、读、写,利用图表等是学习社会科,营建 社会生活所具备的基本能力,议论也是技能的一种,对今后的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作用”[6]。可见,日本学者 认为技能就是基本能力,与我国对技能的看法有些不同。基本能力包括:阅读历史书籍的能力、笔记能力、识 图填图制作图表的能力、运用历史参考书、辞典、地图、统计、索引、年鉴、报纸及其它资料的能力,编写各 种提纲和纲要的能力,发表意见、参加讨论及组织讨论会的能力等等。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学术界尚有 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应包括问题发现力、行动力、调查力、观察力、设想力及对社会现象积极探问的姿态等六 个基本因素[7]。有的将其分为认知问题的能力、解释资料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成果的能力、发表结 论的能力等五种基本因素[8]。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