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课程应重视悲剧的教育性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2:24   

从时下的语文教材来看,悲剧性文本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的苦难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我们必须洞悉:悲剧正是为了让人们远离悲剧。它给予人们的恰恰是挣扎的刚毅,真善美的昭示,是灵魂的震撼与洗礼。

悲剧类文本的成长性价值

儿童文学不能仅仅让孩子快乐,悲剧也具有重要的成长价值。

一出完美的悲剧是高尚人性的产物。悲剧能让一个人积蓄英雄的行动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不断地补充英雄的能量。 “悲剧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昂扬,是对时间和生存价值的一种强烈的感情。”悲剧中严肃的部分给人教益,美好的毁灭给人震撼,诡计增长见识,鉴戒促人醒悟,美德引起人的爱慕。悲剧甚至还能给以人美的愉悦。“悲剧之所以使人愉快,是因为它提供了存在于痛苦中的一个快乐的影子。”苦难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人必须直面人生的悲剧处境。一个真正的人,是对“悲剧性生存”有深刻理解的人:一是体会焦虑不安,二是对真理有超乎常人的执著欲望。悲剧的具体内容是对抗和失败。悲剧不仅表现失败,更重要的是传达“解救”。悲剧给予学生的是生存的渴望,是精神的真正解放,而不是人生的绝望与毁灭。在悲剧中,以悲剧为参照,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喜剧,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面。

语文课程应有 “悲剧化”行动

现在,教材的文本以阳光性的文本居多,这可能对培养学生的乐观情怀、对生活的向善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也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半虚假的世界。教材中应该增加悲剧类文本的容量,同时要充分激活文本中的悲剧因素。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为了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色彩,在教材的编排上,我认为每册书都可以有一个悲剧性文本的单元。其余则散于喜剧文本、悲喜剧文本之中。一些读本则可以加大悲剧类文本的选编比例。在文本的选择上,要坚持中外兼顾,古今协调,从而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人类共有的苦难、共生的情感、共同的命运,体味到人类具有的高贵、坚韧和悲悯。

珍视人生悲剧美感,容纳悲悯性情绪。对于文本中展示的人世苦难: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颠沛流离、天灾人祸、厄运失意、战争暴乱,都要有深切的体验。在悲剧性冲突中,善的、正义的一方虽然失败,先进的理想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立刻实现,但是它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总有一天会实现;能使人从悲痛中惊醒过来,激起为正义、真理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内模仿,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直面悲剧、忍受苦难、悲悯弱者、仇恨邪恶;激荡起对假恶丑的憎恶,飞扬起对真善美的憧憬。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面对具有肯定性的社会力量或个人遭遇到那些不应有的、但又不可避免的失败、毁灭的悲剧事件时,充分地释放和传达悲痛、同情、奋发的悲剧情愫。我们要引爆学生心中的 “解救”情结,支持他们“见义勇为”的“拯救”冲动。珍视他们的感喟与感佩、感伤与感愤;赞赏他们将苦闷呼号,将感奋呐喊,将热血沸腾,将激愤燃烧。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洞悉:悲剧美感是神圣的,感时伤世是优美的。

卷入学生的阅读生活。为了让学生逼真地 “看”到人类生存的真实状态,教师可以适度卷入学生的阅读生活,引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文本进行选择,导入一定比例的悲剧性文本或片断。如《三毛流浪记》、《安徒生童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索亚历险记》、《雾都孤儿》、《童年》等作品,可指导学生选读其中的经典片断。我们可以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类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真正打动他们心灵的,也许不是艺术大师的灵性和才情,而是他们经历的苦难与不幸。我们还可以推荐一些有品位、有悲情的时文,让学生即时地阅读当下有关战争、恐怖事件、动荡、暴乱、海啸、台风、疫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与报告文学。这些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矛盾、剖析人生的重要手段。在悲哀的、忧伤的悲剧性快感中,意识到人的苦难,甚至是巨大的苦难。认识到人是悲观和乐观的两面混合物。我们要让学生在关注现实中明晰:人在本质上是悲剧性的。荒谬与苦难是人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生存意识表现,这才是人生存的真实状态。另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观赏悲剧类的影视节目、戏剧。这些流动的悲剧文本,也许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能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表演,他们的悲剧感就会更强烈一些。如果学生一味淹没在泡沫喜剧中,那么,他们就只能脆弱地生活在镜像世界里。

介入当下真实生活,激活流动性苦难的体验。苦难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不可回避的。 “患难可以试验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可显出非常的气节。”没有品尝过苦难的人,不会懂得真正的乐趣。我们要合理规划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苦难,品尝生活中的苦难。可以带学生去险峰攀登、去丛林行军、去贫穷落后的山村,让孩子们在骄阳下曝晒、寒风中挺立……我们应当把苦难当作锤炼学生心灵的力量,使他们的生命更加有韧性与质量。让他们拥有坚韧与冷静,拥有承受苦难的力量。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